朗科智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朗科智能(300543)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概况

智能控制器是内置于智能设备中的一种计算机控制单元,其通过接口获取设备工作状态、命令执行结果以及环境数据等信息,执行内部控制程序,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设备,实现对被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一般以微控制器(MCU)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部件。从功能角度看,智能控制器是集成微电子、电力电子、信息传感、显示与界面、通信和电磁兼容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而形成的产品。

智能控制器是生活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等整机产品在原有功能应用基础上进行拓展的高附加值产品,位于产业链中部。其中,上游原材料主要有半导体、PCB、电容电阻等元器件,供应商较为分散,大部分原材料已实现国产替代,仅少数高端元器件依赖进口。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行业具有高度定制化特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家居、锂电池、医疗设备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智能控制器应用领域,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占比分别为23%、14%和13%,合计占比达到50%。

智能控制器作为中游部件,其应用发展与下游景气度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下游需求的变化对智能控制器的技术迭代、产品升级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与此同时,控制器企业的自主研发也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下游的需求变革。5G时代,智能化浪潮兴起,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智能控制器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物件,开始渗透进入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有效加速智能控制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也加快了智能控制器的更新迭代步伐。伴随着物联网的高速成长,产品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智能控制器的下游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2万亿美元,国内智能控制器市场将达到3.8万亿元。

(二)发展阶段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控制器行业经过机械化、电子化、智能化三个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电子化向智能化发展阶段。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海外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相对较早,以德国代傲、英国英维斯(2014年被施耐德电气收购)、EGO为典型代表的智能控制器品牌占据较多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份额占比较少。但随着全球化专业分工趋势的不断加强,国内厂商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供应链基础配套的逐步完善,部分海外订单流入国内,国内市场的整体份额有所增长,智能控制器行业正在呈现出产业东升西落,国产加速替代的特征。

AIoT时代,智能控制器行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AIoT,即智慧物联网,指AI技术和IoT技术的融合,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将成为各大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有效通道。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智能化、便携化的需求逐渐迫切,下游行业不断推出各类智能化产品,终端产品加速智能控制器更新迭代步伐,也将推动着智能控制器智能化、高集成方向迈进。

(三)行业周期

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下游相关应用市场有成熟度高、存量市场容量大等特点,一般情形下,行业发展及需求相对稳定。但自2022年下半年来,受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下游行业包括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面临较大需求压力,行业增速有所放缓。随着国内外经济逐渐复苏,行业增速也将有所恢复。

(四)业务模式

智能控制器涵盖下游产品多样化,不同产品的应用场景、工作环境、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各不相同,所对应的控制器的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行业具有针对具体客户需求的高度定制化特征。行业内企业通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具体订单采购相应原材料并安排生产,完成后交付产品。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企业研发经验的长期积累,行业及公司也主动参与下游客户的新品研发工作,与客户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一方面主动参与下游整机客户的产品设计、联合开发,另一方面依托在细分控制领域技术突破、自主创新,反向推动下游终端设备企业的产品线升级、革新及多元化,向主动性更强、附加值更高的ODM、JDM业务模式转型,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

(五)行业地位

经过20多年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沉淀,公司已经逐步成长为国内智能控制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技术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及时根据下游消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力争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且更加满足需求的产品。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活动,公司充分掌握了智能控制器相关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使得公司始终保持着技术的行业先进性和市场适用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业务概述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两大板块:电器控制器及成品板块和智能电源及控制器板块。其中电器控制器及成品主要包括各类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的智能控制器以及洗地机等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智能电源及控制器包括新能源电池包、BMS、植物照明等产品。公司围绕芯片应用为核心,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加强电机技术及电池管理技术开发,逐步在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电机产品和储能产品实现业务开展。

以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实现智能控制技术、电机和电池管理技术的软件算法与硬件结合,从而在AIoT时代,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公司基础,它以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含有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电子线路硬件、塑胶五金结构件等若干组成部分,集成自动控制、传感、微电子、通讯、电力电子、电磁兼容等技术。公司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电源以及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等产品中。

公司自主研发的无刷电机相比传统电机具有效能高、稳定性好、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传统有刷电机的电刷通过与换向器的接触和摩擦来切换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来保障电磁力的正常输出,进而驱动电机正常运转。但电刷在与换向器不断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损耗,从而降低电机的效能,同时也容易产生电火花对设备造成干扰。无刷电机(BLDC)则去除了电刷结构,通过霍尔元件将机械换向改为电子换向,弥补了有刷电机的缺点,能够有效减少电动工具的效能损耗,提升应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电池管理技术。公司在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包(PACK)系统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自主研发可移动便携电池包,可实现交直两用,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户外露营,园林修整等场景。

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公司自主研发的洗地机清洁电器,采用ODM模式,已同国内外品牌方合作并批量交付,未来将进一步开发其他品类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同时,公司也将在电机产品和储能产品进一步加快研发和应用。

(二)公司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体系由研究院和产品中心组成。研究院侧重于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产品中心侧重于工程技术的应用开发,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严谨的测试验证,最终形成定制化产品。

2.采购模式

由于公司产品涉及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包含半导体元件、PCB等,上游供应商较为分散,公司选择的自由度较高。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公司以供应商来料的品质、交期为基础,根据性价比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审察和评价打分,择优选择合格供应商。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规定采购产品类别、质量责任、账期等。同时,品质工程师每月对采购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稽查和综合评价。公司日常采购实行按需采购,并根据采购需求、采购周期等因素确定安全库存。

3.生产模式

公司遵循“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主要客户每年会与公司签订供货框架协议,规定结算方式、质量责任、账期等;公司产品的技术方案及样品经客户验证和确认后,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围绕客户需求,按照客户要求的性能、产品规格、数量和交货期组织生产。由于各类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生产流程基本相同,因此公司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将订单对应的产品拆分成各种组件,通过生产管理和信息技术系统,实现规模化定制加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整体的流程上,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方案设计,依次进行原型机评审、工程样机评审、试产评审通过后进行量产,确保产品交付品质。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方式。根据销售区域,公司销售划分为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

国内销售方面,公司积累了广阔的行业资源,在不断加强原有客户的合作及快速响应服务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新客户,构建了研发、生产、销售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国外销售方面,由公司作为供货商直接出口给客户,主要客户包括TTI等。

(三)业绩驱动因素

1.公司业务以芯片应用为核心,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加强电机技术及电池管理技术开发。但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不景气、消费电子市场乏力的冲击,导致公司报告期内订单减少,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公司正积极加快新业务布局和产品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客户。

2.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业务理念,以技术创新驱动客户价值,报告期内加大了研发创新投入力度,通过更新产品设计方案,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公司加强了在储能逆变、无刷电机和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等产品的研发创新,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合计9,828.43万元,同比增长20.53%。

3.加速产能扩充,优化产能结构。报告期内公司为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自建和租赁方式扩充了公司的产能储备,保障了在手订单的生产需求。公司合肥、越南两地生产基地正按计划推进建设,完工达产后将对公司产能进一步优化提升。

4.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电机产品和储能产品实现业务开展,为未来发展铺垫基础。公司自主设计、生产的洗地机清洁电器凭借清洁能力强、噪音小、性价比高等优势,已同国内外品牌方合作并批量交付,未来将进一步开发其他品类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同时,公司也将在电机产品和储能产品进一步加快研发和应用。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工程技术应用层面的研发设计要求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技术能力的构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已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研发团队。公司通过产研销一体的模式,将前端销售与后端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紧密结合,根据产品落地及销售业绩对研发人员实施相应的激励,充分保证产品方案的快速落地,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公司还成立了研究院,充分探索市场前瞻性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专利162项,其中22项发明专利、113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27项外观设计专利,另有2项软件著作权。

(二)独特领先的技术方案

智能控制器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对于同样的终端功能可能存在多种技术方案,而不同技术方案所生产出的产品在可靠性、生产成本等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在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开发能力决定了其产品的功能、成本、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涉足多领域的控制器研发,已经发展成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锂电池控制保护、智能照明等领域智能控制产品的专业供应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迅速响应。

(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由于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终端厂商对合作伙伴的协作灵活性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体现在技术研发专业性、柔性生产灵活性、信息沟通效率、交货及时率等各个方面。

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研发实力,可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符合客户要求的各类智能控制器产品,满足其对终端产品的功能化要求,并在柔性生产的机制下组织规模化、高效的生产安排,及时交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针对核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设立了专门的事业部及生产线,与客户深度绑定,同时研发团队也保持对客户的新品研发的跟进。公司新产品/新型号的研发时间、生产组织时间和交付时间大大缩短,为客户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尽快推出提供快速支持。

(四)优质的客户资源

消费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快,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作为智能控制器产品供应商,客户的实力决定了公司的销售规模以及产品的定位。公司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了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信赖。公司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电源等领域的主要客户在相应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公司与这些客户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公司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公司主要客户有TTI、SN、九阳、小米、比亚迪(002594)、松下等。

智能控制器企业进入知名下游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具有较高门槛,必须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品质保证能力、较大的生产规模及丰富的生产经验。智能控制器企业一旦通过合格供应商资质的最终审定,便可纳入下游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逐步与其建立长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客户数量稳步上升,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从1家核心客户为主的结构发展成为2家核心客户、4-5家重点客户、10家以上长期客户的结构,公司重点客户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合作关系较为稳定。

(五)领先的质控体系

作为下游终端产品的核心部件,智能控制器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终端产品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公司内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拥有较完善的企业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先后建立了环境实验室、锂电分析实验室、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理化实验室、能效分析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EMC实验室等,能够自主进行电子智能控制产品主要项目的试验,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严格参照CQC、UL、CUL、LVD等认证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及生产。公司陆续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ISO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一直以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产品质量控制已全面覆盖生产作业、基础设施保障、技术研发、信息采集、客户服务、用户意见反馈等各个业务环节。

公司注重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质量控制优势。从简单的测试治具,到具备全面测试能力的全自动测试系统,均能自行设计制造进行检测。公司对品质要求较高,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较高的产品品质有力的支撑了下游客户的品牌,是公司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和竞争优势。

(六)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已积累了多年的专业生产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生产过程控制及检测优势。公司具备自主研发检测系统的能力,能够根据产品的不同功能特点,自行研制专用测试系统,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公司坚持以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在生产模式、操作流程、质量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等方面不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推动持续改善,现已形成了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国内外宏观经济面临较大挑战,全球经济不景气,给下游终端需求带来一定冲击,需求乏力的经济环境让公司的经营挑战更为严峻。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开发和产品应用方面迭代创新,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努力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应对市场需求不足。随着经济复苏,政策鼓励,产业扶持,出口恢复等积极因素,公司业务将逐渐转暖,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公司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为新业务长期发展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0,683,200.80元,同比下降25.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4,466,802.7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4%,实现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3,082,452.6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53%。主要系以下原因所致:

1.宏观经济波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报告期内,公司下游终端市场乏力,营收规模及净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家用电器主要受国内外需求不足影响,电动工具和植物照明主要受海外需求波动变化所致,客户订单均有所下降。公司积极开拓下游客户,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已同国内外品牌方合作并批量交付,进展顺利。未来将进一步开发其他品类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也将在电机产品和储能产品进一步加快研发和应用。

2.研发投入和智能制造投入加大。公司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投入加大,尤其在电机技术及电池管理技术开发,储能逆变、无刷电机和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等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投入加大,对公司利润率有所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合计9,828.43万元,同比增长20.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制造进程,加快越南生产基地建设,满足国外客户需要。同时,公司按计划建设合肥生产基地,为市场复苏和多元化市场及产品开发准备。公司不断优化智能制造和提升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秉承“人本、专业、求是、责任”的企业价值观,以先进的技术、领先的质量、科学的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深耕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同时,适度拓展有高度产业协同性的业务。

公司将继续围绕芯片应用为核心,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加强电机技术及电池管理技术开发,在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电机产品和储能产品等方面拓展业务。通过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巩固和提高自身研发创新实力,不断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地扩大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原则,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累优质客户资源,实现产业链的聚力赋能、破界共创和增值共赢,致力于发展成为智能领域跨行业一站式产品和解决方案优秀供应商。

(二)公司近期的主要经营目标

1.传统业务提质增效,创新业务加快布局

继续深耕以智能控制器、智能电源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优势产品,满足市场及客户多元化需求。公司建立了专门的数字化建设团队进一步推动数字工厂建设,运用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包括自动化产线、全新的MES(生产管理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APS(高级排产系统)、PPM(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从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助力公司实现从自动化、数字化迈向智能化的产业升级,提升经营生产效率。

加强电机技术及电池管理技术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形成创新产品新增长极。在新消费家电整机成品、电机产品和储能产品等方面积极拓展,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和份额的终端产品。

2.研发驱动夯实业务,设计制造匹配需求

在智能化趋势和AIoT时代,智能控制器行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下游行业不断推出各类智能化产品,终端产品加速智能控制器更新迭代步伐,也将推动着智能控制器智能化、高集成方向迈进。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设计制造能力,着力为客户提供“电控、电机和电源”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高公司产品整体附加值和服务深度的同时,提升客户粘性。

3.产能布局平衡调整,供应体系完善提升

公司在安徽合肥、越南平阳等地的生产基地扩建项目陆续完工,将完善公司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南亚区域的产能平衡,高效满足客户的交付需求,分散公司经营的区域性风险,稳步扩大业务辐射范围,增强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4.产业协同围绕谋划,外延发展开拓布局

公司密切关注具有产业协同性领域的动态,关注产业发展状况与行业模式,谋求适当的机会推进外延式发展,加速完成资本驱动下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扩张。公司积极寻求和孵化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在上下游具备协同效应的标的资源,以期有效配置资源,实现进入新市场、新客户群、新技术及新产品线的目的,从而促进公司价值增值,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