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沃泰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 2023-08-22 20:17:40
菲沃泰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情况(资料图)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1)新材料行业发展概况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逆全球化的浪潮下,为了摆脱关键材料被“卡脖子”和受制于人的困境,关键材料产业链的国产化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公司所属的新材料产业,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领域。2022年9月,国家工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关键基础材料提升行动和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动,完善新材料生产应用平台,优化上下游合作机制,提升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的支撑作用。新材料产业政策为前沿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规划与明朗市场前景,为新材料行业所处企业提供了良好生产经营环境。(2)纳米材料行业发展概况纳米材料因其不同于宏观材料的特殊性质,在光学、机械、磁学、电子、化学和生物学等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应用前景。2022年8月,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围绕纳米尺度等前沿科学探索、纳米尺度制备核心技术研究、纳米科技交叉融合创新等3个重点任务进行部署。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纳米材料产业规模已由2016年的692.3亿元增至2020年的1,61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58%。根据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将延续过去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到2025年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随着技术革新带来的性能优势、应用场景增多以及下游需求升级,纳米材料市场仍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3)PECVD纳米薄膜终端应用等离子体聚合纳米薄膜材料功能丰富,可根据不同下游需求定制出具有防护、透光、减阻等不同特性的材料。从行业广度来看,等离子体聚合纳米薄膜材料的防水、防腐蚀、阻气功能已经在智能手机、耳机、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电子消费品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特别是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带动各类电子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纳米薄膜产品将在消费电子行业各细分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之外,纳米薄膜在光学仪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各行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汽车工业中的胎压传感器保护、方向盘开关表面保护、电池防水,医疗领域的助听器组件防水、医疗器械组件防护。从行业深度来看,等离子体聚合纳米薄膜在各个细分应用领域从整机、结构件的表面防护逐渐渗透到对其内部元器件、电路板及芯片的保护。以手机、耳机为例,不仅手机整机、耳机整机、耳机充电盒逐渐开始采用纳米薄膜防护技术进行防护,手机、耳机的各内外部模组及元器件,包括手机的透音网、Type-C组件、显示屏幕、充电线、PCBA板等以及耳机的充电线、充电接口组件、PCBA等均为纳米薄膜防护技术的潜在市场。推而广之,各个面临着复杂使用环境的物品,纳米薄膜防护技术均有望从整机层面到关键零部件层面提供相应的防护,从整机到零部件的深入渗透,使得纳米薄膜防护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2.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纳米薄膜兼具传统复合材料和现代纳米材料二者的优越性,在消费电子、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光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此外,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液相法和气相法,而相较于其它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公司的PECVD等离子体聚合纳米薄膜的制备是高分子材料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纳米气相沉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合,并结合下游客户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多项自有核心技术,突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在行业内技术优势显著。目前,各类终端应用防护需求的技术手段除PECVD纳米镀膜技术外还主要包括结构防护、三防漆、派瑞林镀膜等。与结构防护相比,引入PECVD纳米薄膜进行疏液处理后,液滴难以通过缝隙、孔径等部位渗入电子消费品内部,因此对结构防护的密封等级要求降低,可以减少相关结构件的使用,从而实现提升防水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PECVD技术能够隔绝液滴与内部器件的接触,防止内部器件失效、腐蚀,从根本上强化了内部器件本身的防护性能,从而也降低了对结构防护的密封要求;与三防漆、派瑞林镀膜相比,随着电子消费品的设计日趋复杂化、精细化,能够精准控制膜层厚度、膜层性能更优、绕镀性能更好、适用性更广泛的PECVD纳米镀膜正在逐步占据原有的三防漆、派瑞林镀膜的市场。3.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复杂应用环境的纳米材料技术,为客户提供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同时根据客户需求销售纳米镀膜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纳米薄膜行业领先的知名企业,在产品性能、快速响应能力和一体化配套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客户的信任,拥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目前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全球头部科技企业,并与其产业链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强研发平台和队伍的建设,持续研发出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产品,巩固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公司也将加大销售队伍的建设,持续提升在下游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二)主营业务情况1.主要业务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复杂应用环境的纳米材料技术,主要从事高性能、多功能纳米薄膜的研发和制备。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纳米镀膜设备、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技术为客户提供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同时根据客户需求销售纳米镀膜设备。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为电子消费品、LED显示屏、医疗器械整机及零部件,以及汽车电子领域的零部件提供具备防水、防油、防腐蚀、防硫、防雾、耐盐雾、耐刮擦等功能的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2.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沉淀,形成了纳米镀膜设备、材料及制备工艺等领域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多功能的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同时根据客户需求销售纳米镀膜设备。公司的纳米薄膜产品系以自主研发的真空纳米镀膜设备为平台,依托特定的镀膜材料配方及工艺,为客户产品制备能够实现特定需求的纳米薄膜。(1)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基于下游应用领域的不同需求,公司对不同类别的材料开展广泛的基础研究,建立起完善的材料配方体系。可根据不同行业的产品特点及应用场景,设计相应纳米薄膜的材料配方和膜层结构,达到客户产品个性化的防护需求。公司有机薄膜产品包括单层阻液纳米薄膜、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和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此外,公司凭借深厚的前沿技术储备,研发出耐磨增硬薄膜及防雾薄膜,产品谱系进一步扩充:1)有机薄膜(A)单层阻液纳米薄膜单层阻液纳米薄膜的基本原理是在待镀物件表面沉积聚合一层具有阻液性的高分子纳米薄膜涂层,单层阻液纳米薄膜能通过自身的阻液性能使滴落到基材表面的液体不易驻留在基材表面,而是收缩成液珠滑落,从而起到保护被镀物件的目的。单层阻液纳米薄膜能使产品表面达到疏水、疏油的效果,对水、油、饮料等液体具有排斥性,液滴不易通过产品表面的孔隙渗入产品内部。由于膜层厚度较低,单层阻液纳米薄膜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不影响智能终端产品信号,不影响基材光学特性和色泽,主要适用于整机或外部器件的生活防水应用场景,例如各类电子产品整机(如手机整机、耳机整机、耳机充电盒整机等)及电子产品外部器件(如音响罩)。(B)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的基本原理是在待镀物件表面沉积聚合两层高分子聚合纳米薄膜。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是一种复合构造的纳米涂层:首先在被镀物件的表面沉积聚合一层高度交联的致密层,然后在致密层之上再沉积一层单层阻液纳米薄膜。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提供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且防护效果优良,因此适用于具有高等级、多维度防护需求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主板及副板、TWS耳机的软板及软硬结合板、充电盒的PCBA、无人机的线圈及PCBA等各类组件。除各类内部元器件之外,双层防液防气纳米薄膜的应用领域还包括连接智能终端内外部的Type-C组件、透音网、USB小板等。(C)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的基本原理是在待镀物件表面沉积聚合多层具有耐腐蚀的高分子纳米薄膜。多层耐腐蚀纳米薄膜适用于长期暴露在腐蚀环境下的物品及其组件,比如长期与人体汗液接触的耳机PCBA、耳机充电盒的PCBA、虚拟现实眼镜PCBA等。此外,电子阅读器的显示屏、PCBA、电池等部件也是多层耐腐蚀纳米膜的主要适用场景。2)耐磨增硬涂层(A)硅基耐磨增硬涂层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感性耦合等离子体高能等离子体技术,通过持续的放电活化产品表面,与单体产生聚合反应,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硅基耐刮擦层,创新性地解决了高分子材料在日常使用环境中不耐刮擦易产生划痕的难题。该类薄膜产品拥有高表面硬度、良好的膜基结合力以及致密的表面结构,并且与公司其他膜系有着匹配的组合性,可赋予薄膜工艺功能多样性。耐磨增硬薄膜适用于汽车结构件、折叠屏手机盖板、多媒体触控板、劳保防护眼镜片等,耐磨增硬薄膜未来投入使用后将与公司现有防护产品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打开业绩新空间。(B)DLC耐磨涂层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容性耦合等离子体、感性耦合等离子体等不同放电形式的PECVD设备,通过调整材料配方、镀膜工艺获得了不同性能的DLC纳米涂层。该涂层在一定厚度下,具有良好的光学透过性同时兼具耐磨性、高硬度。该涂层可应用于消费电子的柔性显示屏、车载触控屏等,解决高分子显示屏硬度低、不耐刮擦的缺点,为提高人机交互屏幕的可靠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3)防雾薄膜(A)超疏水薄膜公司通过在材料表面构筑纳米结构低表面能功能薄膜,使得水珠不易聚集,极易滑落,从而实现材料表面的超疏水能力,进而具有优良的防雾能力。公司通过设计特殊的放电形式,筛选合适的镀膜涂层沉积工艺,对薄膜结构进行微观调整,使涂层表现出了类“荷叶效应”效果,构成超疏水所必须的形貌基础;精准的PECVD工艺控制,得到独特的纳米尺度的粗糙度,不会影响光透过率,甚至出现了光学增透的效果。公司开发的超疏水薄膜具有高透过率、优异的抗高温高湿性能、耐紫外老化性能和一定的机械耐久性,适用于相机摄像头盖板等产品表面。(B)超亲水薄膜超亲水薄膜是单体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具有亲水基团的高表面能膜层。当水或蒸汽与镀有膜层的产品接触时,会在产品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从而实现优异的防雾效果。该类薄膜不影响基材本身的透光率,而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久性,适用于MR眼镜等产品。4)环保薄膜随着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涂层材料环保性要求日益收紧,某些涂层物质尤其是一些低表面能原材料不能被制造、投放市场使用。公司采用符合当前最新法规要求的原材料,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开发出了硅基、碳基等绿色环保涂层,这类涂层可沉积于与人体接触的各种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蚀性能。(2)真空纳米镀膜设备公司已自主设计并生产了八种型号的纳米镀膜设备,其中FT-35X、FT36X、FT-35XMC和FT-36S四种型号的纳米镀膜设备已实现量产并用于制备纳米薄膜。在此基础上,公司自主研发FTCX400、FTCM900、FTCX1680、FTCC2000四种型号的镀膜设备,以适应下游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其中,FTCX400适用于制备可增加表面硬度、减少表面刮花的透明增硬膜,以及抑制水汽凝结、霉菌滋生的超疏水薄膜;FTCM900适用于制备耐刮擦的类金刚石薄膜(DLC);FTCX1680和FTCC2000适用于制备具有抑制缝隙虹吸效应、减少液体表面残留的有机防护薄膜,以及可抑制水汽凝结、霉菌滋生的有机疏水薄膜。报告期内,公司多条技术路线共同发展,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处于研发阶段的还有适用于制备耐高压绝缘薄膜的新型设备。使用该类设备制备的薄膜产品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高击穿场强以及耐腐蚀性,可应用于电机马达、充电桩电源等场景。3.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情况公司纳米薄膜产品已下游应用场景丰富,主要下游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下:(1)消费电子领域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发展不容乐观。受地缘政治冲突、高通胀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但长期来看,随着负面影响逐年减少,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5G基础设施的改进以及产品功能创新助力应用场景丰富,消费电子市场将迎来温和复苏。其中手机市场安卓产业链随库存出清走出底部,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待挖掘,折叠屏、柔性屏等微创新有望提振需求;TWS耳机等也正朝着精细、轻薄、高可靠性方向发展;AIoT领域需求有望回暖,并在AR/VR/MR、服务器、储能、智能汽车等细分方向百花齐放,驱动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抬升。消费电子产品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消费者对消费电子产品防液、耐腐蚀等性能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同时消费电子产品逐渐向轻薄化、小型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纳米薄膜制备技术市场认可度逐渐提高。未来纳米薄膜制备技术将成为解决消费电子产品防护问题的核心手段之一,市场空间将会持续增长。除传统的手机、TWS耳机等产品以外,公司已进入行业头部厂商MR产品供应链,未来成长动能充足。(2)汽车电子领域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网联化”的变革,智能出行时代已经到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上述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元器件价值量得到提升,汽车电子领域也有所拓宽。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例为34.32%,至2030年有望达到49.55%。此外,汽车领域的防护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公司的纳米薄膜具有优异的电子防护性能,在新能源车BMS系统、升压充电系统、中控系统、传感器、电机、照明系统等部件中均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同时也能实现汽车灯罩及内饰面的耐磨、增硬等防护需求。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压力传感器、汽车中控板、氛围灯PCBA等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已顺利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已顺利建立多家tier1客户供应商代码,应用于汽车后视镜执行器的项目已顺利签订量产合同。(3)医疗器械领域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该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医疗器械领域,公司的纳米防护技术具备低表面能、生物兼容性等特质,可应用到各类医疗健康的设备器件上,可在诸如内窥镜的防雾、超声刀的防切割阻力、医用试管降低表面能、家庭心脏监护设备的防护等多方面进行技术融合,提升产品性能。其中,应用于助听器整机、医疗机械手FPC、便携式监护仪PCBA、医用手机整机等领域的项目已成功量产。报告期内,公司已顺利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将大幅助力公司在医疗行业的业务拓展。公司已成为助听器国际龙头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并积极配合其他国内外优质客户送样验证。应用于医疗器械行业的产品需求量将随着国内外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而增长。(三)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复杂应用环境的纳米材料技术,主要从事高性能、多功能纳米薄膜的研发和制备,并基于自主研发的纳米镀膜设备、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技术为客户提供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同时根据客户需求销售纳米镀膜设备。公司主要采用驻外生产和集中生产模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来实现收入和利润。2、研发模式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活动。公司围绕自身的发展战略方向,结合纳米膜材料制备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自发地进行研发活动。同时,公司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下游行业的发展态势及下游客户的新需求,基于对现有或潜在市场的预测进行针对性的研发。研发形成的成果用于向目标市场推广或用于技术储备。公司的研发主要包括概念研发、小试、中试、量产四个阶段。(1)概念研发阶段概念研发是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产品及方案的前瞻性开发设计,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储备技术。(2)小试阶段小试是指公司对概念研发获得的储备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小批量试制对技术路线、产品方案进行调整及优化,为该技术产业化可能性提供评估依据和优化方向。(3)中试阶段中试是指对已通过小试的技术路线、产品方案进行放大研究,是产品批量导入市场之前的重要环节。中试主要解决因放大效应引起的新问题,并根据规模效应进一步调整技术路线和降低成本。(4)量产阶段经过试产、检验、产能评估后,预计能导入量产的研发成果将针对部分目标客户进行推广,并在小范围试生产中收集客户反馈意见,再根据客户反馈意见进行相关的调整及优化,确定最终的量产方案。3、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性物料采用“以产订购”的采购模式,根据产品市场情况、客户订单、生产计划、库存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并制定采购计划,由供应链中心具体实施,供应链中心下设采购部、物流部、仓库三个子部门,采购部负责产品采购过程的控制,物流部负责物流发运、快递、进出口、报关等业务,仓库负责相关物料的接收及保管。为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估制度。公司主要考察供应商的经营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控能力、产品品种、价格、交货周期、研发和设计能力等诸多因素,结合供应商配合程度、约定付款周期、试制件情况等指标综合评定是否将其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清单。4、生产模式公司设有设备制造中心和镀膜中心两个部门,分别负责纳米镀膜设备的生产和纳米薄膜的制备。(1)纳米镀膜设备生产模式公司依据纳米薄膜制备业务的客户需求安排纳米镀膜设备的生产。纳米镀膜设备研发生产周期较长,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量、行业环境等信息综合评估设备的需求量,并依据判断结果进行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主要涉及机械装配、电气装配、工艺验证等工序。(2)纳米薄膜产品生产模式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的模式开展纳米薄膜的制备业务。纳米薄膜的生产主要有驻外生产和集中生产两种模式。1)驻外生产模式对于需求量较大且稳定的客户或保密要求较高的待镀物件,公司通常采用驻外生产模式进行生产。驻外生产模式下,公司根据经客户确认的技术标准提前设定真空纳米镀膜设备的工艺参数,并根据客户需求预测将设备投放于客户工厂或EMS厂商处进行生产。驻外生产模式下,客户能够增加纳米薄膜生产工序与其他生产工序协调性,提高生产工序的连续性及生产效率,并节约物流运输时间和成本,同时降低客户产品的泄密风险。报告期内,按照生产过程中加工工序操作人员以及场地和能源等成本费用承担对象不同,驻外生产模式可分为驻外融合生产模式和驻外独立生产模式两类2)集中生产模式对于镀膜需求较小或波动较大的客户,公司通常采用集中生产模式进行生产。集中生产模式下,客户将待镀物件运送至公司镀膜中心,公司依据经客户确认的技术标准于待镀物件表面制备纳米薄膜。此模式下真空纳米镀膜设备存放于公司场地,制备纳米薄膜所需的原材料、操作人员、场地及能源均由公司提供。生产完成后,公司将产品发往客户指定地点。5、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参加行业专业展会、依托行业地位和口碑吸引客户、原有客户介绍或主动拜访等方式进行营销和拓展新客户资源。销售策略上,公司坚持优先与行业大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再向中小客户下沉的战略。前期主要向下游各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推广与试验,提升大客户的使用体验,开拓新产品的市场空间。经龙头企业引入成功并批量采购后,新产品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公司进一步向市场中小客户推广。利用该战略,公司通过各行业大客户为公司赢得了市场地位和美誉度,同时又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客户为公司提供长期潜在业务机会。公司目前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行业,下游客户对其供应链体系的要求较高、管控较严,公司须根据下游客户提出的需求提供纳米薄膜产品,经过打样、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游客户供应链。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经销业务。直销模式下,公司销售模式具体可分为消费电子品牌商自主采购、消费电子品牌商通过EMS厂商采购以及EMS厂商自主采购三种模式。(1)消费电子品牌商自主采购下游消费电子品牌商会根据其产品对纳米薄膜的需求直接向公司采购。该种模式下,公司与消费电子品牌商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通过框架协议及订单等方式约定产品交付条件、结算账期等条款。消费电子品牌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采用驻外生产或集中生产的方式。(2)消费电子品牌商通过EMS厂商采购消费电子品牌商通过其EMS厂商向公司下达订单,由EMS厂商与公司进行结算,结算价格由消费电子品牌商与公司直接确定。(3)EMS厂商自主采购模式公司在与消费电子品牌商及其EMS厂商合作过程中获取EMS厂商的认可,当EMS厂商为消费电子品牌商生产的产品有纳米镀膜的需求时,EMS厂商自主向公司采购纳米薄膜产品。公司在与消费电子品牌商、EMS厂商的长期合作中,加深了对下游应用场景需求的理解,与相关厂商建立了深厚、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即参与其中,因此公司的纳米薄膜产品能与客户需求深度融合,定制化程度高,进入客户供应链后容易形成较高的客户粘性,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公司是国内纳米防护领域技术的领先者,在镀膜设备设计、材料配方研制、制备工艺等方面具有技术领先优势,解决了消费电子产品精细化、超低尺度化防护问题,开发出了环境友好型的纳米涂层和工艺技术,实现了镀膜领域国产量产设备的突破,打破了智能化电子产品防护领域由国外品牌占据的僵局,实现了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增强了我国电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可控水平。除此之外,公司产品和技术逐渐延伸至医疗、汽车、LED、工业、安防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未发生重大变化,共形成等离子体稳定控制技术、气相沉积流场均匀分布控制技术、先进等离子体气相沉积设备设计技术等12项核心技术。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知识产权共45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共281项,其中发明专利148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3.研发投入情况表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系公司扩充研发管线、加大研发投入所致。4.在研项目情况5.研发人员情况6.其他说明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2023年上半年,国际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需求仍显不足。公司所处行业下游高端电子市场疲软,终端客户出货量下降,整体行业周期性波动明显。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围绕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积极夯实现有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布局,持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市场需求、研发趋势、项目规划之间形成高效及时的互动平台,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项目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领域拓展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1.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36.80万元,同比减少36.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45.38万元,同比减少555.10%;实现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75.91万元,同比减少77.79%。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04,954.26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2.06%;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99,281.70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4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为5.94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40%。2.研发情况公司作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始终聚焦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始终坚持紧贴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式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130.86万元,同比增长73.2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授权专利223项(其中发明专利148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项;相关专利覆盖了机械设计、机电工程技术、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公司一贯以创新为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设有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自主研发的纳米镀膜设备于2018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联合成立“功能性纳米涂层联合实验室”,建立了“无锡市薛群基院士工作站”,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先进等离子体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签署“烯碳功能薄膜材料与应用联合实验室”,与江苏产研院合作建设联合创新中心。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为拓展业务新领域铺平道路。3.发展布局作为全球纳米镀膜综合解决方案的引领者,行业地位稳固。报告期内,公司凭借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及优越的客户满意度进一步巩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已有优势,同时,积极打通产业链“左右岸”,优化业务结构、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向汽车电子、医疗器械、安防设备等领域延伸布局,目前均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公司锚定汽车产业集聚区——上海,设立菲沃泰上海子公司,精准对接目标客户;菲沃泰深圳投入运行,旨在满足华南区域业务增长与团队规模扩大的需要,将现有主营业务在华南区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公司持续开拓华南区域市场,完善区域中心定位提供支持。公司形成国内无锡全球总部、深圳子公司、上海子公司一体两翼的布局,发挥华东、华南区域中心城市市场资源优势、人才高地优势,为持续开拓国际战略布局做好充分准备,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4.荣誉情况公司产品技术优势明显,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享有较高的行业美誉度。目前,公司获批“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工信部认定的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成功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GEI”。报告期内,公司创立的无锡市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2023年度首批无锡市重点实验室;公司凭借“一种等离子体聚合涂层装置”专利技术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专利奖金奖,以上成绩是对菲沃泰专利成果和“智造”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的肯定,这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动力。三、风险因素(一)核心竞争力风险1.防护技术方案被新技术迭代的风险纳米镀膜产品和纳米镀膜设备的研发需要经过概念研发、小试、中试、量产等多个环节,具有开发环节多、生产工艺难度大、生产线自主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公司在纳米薄膜产品上已投入了较多资源。公司的下游市场如消费电子等行业领域产品迭代速度快,对产品防护的需求变化较快,如出现综合性能更优秀的防护技术方案,可能导致公司的技术路线落后,公司将面临现有技术被新技术迭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新产品的研发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未来将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安防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公司已经开始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由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并考虑到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可能面临新产品研发失败或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二)经营风险1.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1)下游应用领域较为集中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仍为消费电子行业,在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光学材料等领域实现的收入较小,短期内消费电子行业领域仍是公司主要的业务领域和收入来源。若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以外的其他应用领域业务拓展不顺利,或未来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截至报告期末,来自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是由于下游消费电子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如未来公司与客户的合作项目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新项目开发以及拓展新客户时受行业环境、客户规划、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拓展工作进展缓慢或者失败的情况,都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3)经营业绩因主要客户对应产品出货量下降、与其他技术路线的成本对比等因素而下降的风险如未来主要客户因地缘政治影响、芯片等核心原材料短缺或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原因导致其产品出货量下降,或者与其他技术路线的成本对比后改变其产品防护技术手段,或者经营情况或业务结构出现重大不利变化,都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驻外生产模式收入占比较高,业务稳定性受客户或其EMS厂商的生产场所影响以及客户需求不足时无法调配产能的风险截至报告期末,驻外生产模式收入占纳米薄膜产品收入的比例较高,公司纳米薄膜产品的主要生产模式是驻外生产模式,具体包括驻外融合生产模式和驻外独立生产模式。驻外融合生产模式下公司根据经客户确认的技术标准提前设定PECVD镀膜设备的工艺参数,并根据客户需求预测将设备投放于客户工厂或EMS厂商处进行生产,公司需要安排驻外技术支持人员负责设备中的原材料投放、开机点检、清洗等日常运营,并为客户提供技术指导。另外在驻外独立生产模式下,公司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安排人员实施部分加工工序。未来,如因政策变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原因导致上述工厂出现停工、停产等情形,公司在该生产场所的生产将无法继续开展;而且,由于驻外生产模式的客户均固定,在对应客户需求不足时公司无法适时调配产能用于其他客户的产品生产,且驻外独立生产模式投入的场地、设备和人员等固定成本较高,客户需求不足时将对毛利率影响较大,并对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如毛利率较低的驻外独立生产模式的销售收入占比提升,或毛利率较高的驻外融合生产模式的收入占比下降,也将导致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3.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风险公司业绩与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终端应用产品销量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密切相关。消费电子、无人机等下游电子设备行业产品迭代周期短、技术更新快,产品功能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如未来各类设备使用环境、用户使用习惯发生改变,导致产品对防水防尘等防护功能的需求减弱,可能致使公司纳米薄膜产品的市场空间缩小。此外,上述下游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若未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下降,相关电子产品行业景气度亦将随之下降,终端产品厂商的生产及采购计划亦将相应削减,导致本公司订单减少。上述下游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可能对公司业务开展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三)财务风险1.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未来一定期间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母公司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277.21万元。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主要原因包括两部分:一方面为收购荣坚五金PECVD镀膜设备业务形成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合并过程中抵消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另一方面为股改基准日2020年10月31日后确认股份支付费用金额较大。若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出现下滑,盈利能力受限,短期内无法覆盖未弥补亏损,公司将存在短期内无法向股东现金分红的风险,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2.未来无法维持高毛利率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0.18%,处于较高水平。如下游消费电子厂商面临产品价格下降或者销量下滑的情形,可能通过降低采购价格或其他方式加强成本管控,将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如未来市场竞争对手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也将对公司产品的定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公司无法持续推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无法保证生产效率或有效管控生产成本,则未来毛利率可能无法维持在目前水平,面临毛利率波动或下滑的风险。3.固定资产减值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33,260.93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6.23%,固定资产规模较大。上述固定资产存在由于损坏、技术升级和运营效率降低等原因存在资产减值的风险。未来,若下游市场重大变化、制备纳米薄膜的工艺发生重大变革,或出现其他更为领先的工艺,亦会导致公司固定资产出现减值的风险。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较大,上述情况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四)行业风险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基于纳米薄膜为电子产品提供综合防护这一产业的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部分传统防护领域公司或具有相应行业背景的其他机构尝试进入这一领域,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投入一定资源,其产品及服务方案可能对公司的地位造成冲击。如若友商数量增多,行业供求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竞争加剧,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下游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公司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受到下游终端产品市场环境的影响,而该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行业周期性。若未来受到宏观环境、重大突发事件及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终端产品市场低迷或发生重大变化,将影响到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可能导致公司业务收入下滑。(五)宏观环境风险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环境波动起伏,未来经济增长仍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关系及贸易政策的不稳定性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核心竞争力分析1.较高的技术壁垒成就国际领先的行业地位等离子体聚合纳米薄膜的制备是高分子材料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纳米气相沉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合,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在高分子材料、等离子体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能够自主设计生产纳米镀膜设备,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所制备的纳米薄膜具有功能丰富、适用基材范围广、制备效率高以及产品质量稳定等技术优势。2.知识产权构筑企业发展“护城河”公司始终重视自主创新,不吝研发投入,创新成果频出,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授权专利223项(其中发明专利148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项。知识产权体系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持,更是企业持续发展和走向全球化的重要保障。在面对欧美竞争对手多年来数次发起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案件中,公司依靠坚实的自主研发和强大的知识产权管理、整合能力,成功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了因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产生的经济损失。3.全球化战略布局强化综合竞争力公司着眼于全球化发展蓝图,制定了全方位、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公司已形成国内无锡全球总部、深圳子公司、上海子公司一体两翼的布局,发挥华东、华南区域中心城市市场资源优势、人才高地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3家境外全资子公司,分别为菲沃泰香港、菲沃泰美国、菲沃泰越南。境外子公司为菲沃泰起到了掌握国际前沿需求、开拓和服务国际客户的重要作用。此外,为配合客户需求,公司业务已进军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经济体。这些战略落子为持续开拓国际战略布局做好了充分准备,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4.定制化服务获得龙头客户高度认可公司目前已成为苹果、华为、小米、亚马逊等国内外智能终端龙头厂商纳米薄膜产品的直接或间接供应商,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电子行业对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具有较高的要求,针对客户某项定制化需求而开发的新技术需要从客户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估,并且需要经过反复的打样、测试,该周期可能需要经过一至二年。因此,企业在与供应商正式确立合作关系后,置换成本较高,双方均倾向于持续合作,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在不具备明显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获取客户的难度较大。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公司客户粘性较高。同时,公司向各个驻外生产点长期派驻技术支持人员,形成了覆盖重点客户、重点区域的售后服务网络,能够随时响应客户的需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规范有序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5.专业人才队伍驱动公司高速成长公司立足于自主研发,拥有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高端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团队,技术团队专业背景涵盖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联合成立“功能性纳米涂层联合实验室”,建立了“无锡市薛群基院士工作站”,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先进等离子体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联合成立“烯碳功能薄膜材料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和外部机构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从研发、销售、管理各个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国内头部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公司目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实施实施卓越工程师战略人才培养计划,设立“菲沃泰优才班”,持续的联合培养计划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人才。同时,公司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及利益共享机制,今年6月,公司顺势推出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为企业长远发展激发活力,打造人才“强磁场”,保证公司发展基础。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