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印象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资料图片)

三湘印象(000863)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坚持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推动两大产业协同发展”为战略指导,通过“文化+地产”双向赋能、联动发展,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拓展新的产业领域,驱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文化业务

公司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魅力、助推区域发展”为愿景,致力于旅游文化演艺的策划、创意、制作和投资业务,是目前国内顶级的文化演出编创和版权运营机构之一。公司文化板块以观印象为主要业务平台。观印象以打造“国内高端文化旅游演艺内容创制机构”为目标,旗下文化演艺产品涵盖山水实景演出和情境体验剧两大类型,拥有“印象”“又见”“最忆”“归来”四大演出品牌系列。经典代表作有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国第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和中国第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等。观印象目前以“演出创作+知识产权许可+艺术团运营管理+股东权益分红”为主要盈利模式,主要收入来源于演出艺术创作、演出票务分成、内容维护、运营管理费以及股东权益分红等。

2023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压抑已久的出行需求加速释放,国内旅游市场迎来恢复性增长,全面强势复苏。全国演出市场供需两旺,市场活跃。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

上半年,文旅部和国家有关部委连续下发数个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及产业发展的意见或关联措施,《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文件的出台为实景演艺、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营造了利好的政策环境,加之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我国文旅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文化业务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聚焦营销推广,在演项目恢复增长势头

公司一方面开展项目维护升级,帮助各项目公司挖掘潜力,另一方面加大线上线下(300959)渠道拓展,持续发布营销短视频、推文,为各项目拓展市场宣传引流。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各项目全面复苏,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以五一期间为例,《印象丽江》《印象普陀》《印象大红袍》《又见平遥》《又见敦煌》《又见五台山》等多个演艺项目均创演出场次、观演人数历史新高。

2023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各项目合计演出2140场,环比增长158%,观演人数242.98万人,环比增长736.9%,与2019年同期情况相比,旗下演出场次已恢复至114.4%,观演人数恢复至109.3%。

2、延伸产业链条,筑牢文化业务核心能力护城河

公司优化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延伸业务链条,加快构建编创设计→集成制作→项目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构筑文旅全生命周期闭环,持续塑造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进一步凝聚文化业务队伍,形成前台多触角、中后台统一管控,编创人才、资源共享,协同作战的运作局面。

报告期内,由公司编创、集成制作、参与运营的演艺项目——《最忆船政》,已进入现场彩排阶段,预计在年内能实现首演。该项目在2023第七届中国文旅大消费年度峰会暨“龙雀奖”颁奖盛典上获评“最值得期待开业文旅项目”。

3、拓展产品和业务,加快形成文化产业新版图

一方面,公司紧随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探索、前瞻布局“数字+文旅”生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发布《元起未来》概念片,积极向市场展示公司在数字互娱领域的理念;推出的首个数字资产“下山熊猫之时空游侠”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备案并成功发行,一经上线便全部售罄,增强了公司开展虚实结合的数字文旅业务的信心。

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发扬文旅演艺编创业务优势,拓展各地资源,积极推进文旅演艺项目储备。报告期内,公司在新疆、云南、福建、浙江、港澳等地广泛考察,深度接洽项目10余个,并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赴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三国开展文旅项目考察,积极输出中国文旅演艺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第二届文旅风尚榜之“2022优秀文旅好内容企业”;2023 TRUE文旅超级评价榜之“文化IP类模范文旅运营商”;第七届“龙雀奖—最具期待文旅上市集团”;公司总裁王盛荣获“2022十大文旅商业领袖”称号;《印象·太极》项目获“2022优秀文旅演艺项目”荣誉;《又见平遥》《知音号》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的“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

(二)地产业务

公司系国内绿色科技地产领军企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AAA级企业和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成员。以绿色建筑开发运营为发展方向,公司成功打造了极具影响力的“花城系列”“海尚系列”和“印象系列”等产品体系。公司紧跟绿色智能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加大投入,逐步从“绿色科技建筑技术集成商”迭代升级为“绿色智能生活服务商”。公司房地产业务以三湘集团为核心体,是集建筑安装、建材加工、装饰设计、房产经纪、物业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商,具有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总承包、装饰施工三个国家一级资质和一个AAA级物业管理评级,形成了以绿色设计为龙头,集绿色建造、绿色装饰、绿色运营等为一体的运营管理模式。开发项目先后获住建部“广厦奖”、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LEED金奖、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上海市“优秀住宅金奖”等奖项,多项自主研发成果获国家专利。

上半年,国民经济修复与房地产行业复苏呈现高度一致性。一季度在需求释放、政策整体偏松推动下,经济企稳回升,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一波“小阳春”。二季度,经济在信贷投放衰落、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后,虽延续恢复态势,但主要指标1-5月增速均有所回落。房地产层面,二季度未能延续回暖趋势,增长动能衰退,居民购房预期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等持续承压(资料来源:克而瑞数据)。

政策方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已有逾百省市(县)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超300次,涉及公积金支持政策、发放购房补贴、优化限购、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等方面,超40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当前多数城市限制性政策已取消。展望下半年,企业端有望继续落实资金支持政策,“保交楼”资金和配套政策亦存在进一步发力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上榜“2023中国房地ESG竞争力评测开发品牌TOP100”“2023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公司目前主要在环京区域河北省廊坊市燕郊地区开展房地产业务,2023上半年环京都市圈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面积23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8%;成交310.2万平方米,同比上涨63.8%。上半年河北省廊坊市燕郊地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均价约20,308元每平米。

公司三湘森林海尚城项目紧邻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在建)高楼地铁站,定位百万平米品质改善大盘,首次将“恒温、恒氧、恒静、恒洁”四恒科技健康理念应用于区域住宅中,为区域内最热销的楼盘之一,项目在2023年1-5月河北省、廊坊市、环京新型都市圈项目销售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一(资料来源:克而瑞数据)。报告期内,该项目还获评“2022中国不动产数字化风云榜之创新营销开拓”大奖。

(三)公司发展战略和未来一年经营计划

1、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推动两大产业协同发展”为战略指导,通过“文化+地产”双向赋能、联动发展,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拓展新的产业领域,驱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经营计划

(1)文化业务

进一步加速公司向数字文旅的转型,做大做强做优文化业务,增强未来发展的延展性。

①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定推进产业模式创新

着力探索“数字+文旅”生态体系,加强自身内容创制优势与高科技、多媒体等前沿技术的结合应用,不断丰富演艺作品的创新性和感染力;积极搭建“投资+创制+运营”一体化流程和相关团队,深度参与文化项目运营管理;积极探索以演艺项目为核心的小型文旅综合体开发,进一步增加文化业务的收入和利润。

②进一步推进新项目储备。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体系;继续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挖掘潜在目标市场。

③做好存量项目维护,多措并举保障公司知识产权收益。

(2)房地产业务

推进燕郊项目建设和销售,提高产出水平,加快回笼资金,创造利润;加快上海、杭州等地的资产去化。

(3)产业投资

结合城市更新以及新能源、大健康等领域的投资机遇,拓展新项目,创造新增长点,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蓄动能。

(4)内部管理

扎实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再融资,争取改善现金流,保障在建项目顺利交楼;提高运营效率和合规管理水平,并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四)向商品房承购人因银行抵押贷款提供担保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为客户购房按揭贷款提供的阶段性担保总额为205,187.70万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中国旅游文化演艺产业的先行者、绿色科技地产的领先企业,致力于通过独创的优质文化艺术作品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借助持续创新的绿色地产业务引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企业价值。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领先的文化演艺IP开发与打造能力优势

2003年,观印象在国内首创实景演艺先河,《印象?刘三姐》自公演以来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是成为一张优秀的广西地方文化名片,改变了国人传统的旅游习惯,让游客在游乐的同时享受艺术熏陶,感知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丰富了旅游的内涵。2013年,观印象又成功打造了国内第一部大型情境体验演出《又见平遥》,以沉浸式、互动式、行进式为主要特点,让文旅演艺由室外实景演出走向室内情境体验。

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公司文化产业板块潜心IP开发创作,成功开创了“印象”“又见”“最忆”和“归来”四大系列IP以及一个漂移式多维体验单品剧目《知音号》。大多数作品都选址于5A级核心景区,创作者们利用不可复制的原生态自然之美,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脉,打造出丰富、唯美的文化娱乐盛宴。

近年来,文旅行业发展已全面进入数字生产力快速崛起的新阶段。公司前瞻性布局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探索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交互,积极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内容、技术、模式和业态创新,全面提升公司数字文旅产业创新能力,持续繁荣“文化+科技”的发展生态。

公司不断储备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相关的能力与技术,挖掘自身内容创制优势与前沿科技的结合应用,保持对数字娱乐、数字藏品等新业态的关注和探索,积极引入虚拟及增强现实、高清影像系统、裸眼3D、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技术,开发一系列“虚实相生、情境交融”的多层次、多形态且可在城市复制的文旅产品,蹄疾而步稳,厚植企业发展优势。

(二)实力雄厚的艺术家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导演编创团队,致力于将每一台演艺剧目都打造成独一无二、极具视觉冲击的艺术盛宴,通过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精髓,融合现代科技和独创的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满意的娱乐体验。观印象作为公司文化产业的主要业务平台之一,是由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三位导演创立的文旅演艺创意制作和版权运营公司,已在国内外成功打造了近二十台高端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未来,观印象将进一步精选优质项目,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与三位导演合作,使其在观印象业务发展过程中依旧扮演重要的角色。

经过十几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在编创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育出了一支优秀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与国内外顶尖的艺术编创、舞台设备供应商、舞美设计、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了紧密、多样的长期合作。公司通过“三湘印象艺术家委员会”凝聚国内外建筑设计、导演编创、舞台艺术、多媒体科技、数字娱乐等各领域的一流艺术家资源,促进艺术和科技的跨界融合,为三湘印象文化业务的发展提供智囊咨询和支持。

(三)绿色科技地产领域的领先优势

公司在绿色科技地产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伴随整个房地产行业日益紧迫的内在升级需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健康安全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将更受青睐。公司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提高建筑物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坚持壮大绿色、健康、智能的技术体系,发展被动节能、主动增能、健康智能技术,拥有建筑节能、环保、雾霾防治、智能家居等多方面专利。

(四)卓越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公司出品的文旅演艺项目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上乘的艺术品质以及持续创新的艺术表达,不仅拥有稳定的消费市场,而且有效激活区域经济繁荣,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转型。

公司出品的地产项目凭借绿色健康环保理念,深受客户喜爱。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花城系列”“海尚系列”和“印象系列”等标准化产品体系已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是广大客户交口称赞、争相购买的畅销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在文化及地产行业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助力公司在资源获取、项目合作、产业拓展、人才吸引等方面的持续提升和优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是政策风险。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各省市地区因城施策,政策变化会影响市场供需及价格,对公司已有项目的去化及新项目的获取或将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公司将不断保持市场敏感性,持续改进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二是宏观经济风险。公司文化业务发展与演出行业、旅游行业、地方政府文旅规划等紧密相关。相关的投资规模、规划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相关行业投资增速放缓、规划改变,将对公司的文化项目落地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成长性。为此,公司将持续开展国内各地市场拓展工作,同时积极尝试“出海战略”,扩增文化业务版图。

三是竞争风险。竞争风险包括来自同行的竞争风险以及来自替代品的竞争风险。一方面,文旅行业及现场演艺竞争依旧激烈。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短视频、游戏、直播、VR/AR等数字文化消费异军突起,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将对演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流和冲击。为此,公司将持续通过产品创新、为市场提供面向不同年龄层,更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是其他风险。社会性卫生事件、各类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可能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可能导致高风险地区子公司停产、停工,低风险地区工程建设延期,造成公司整体项目销售、回款周期拉长;另一方面,会导致旅游和文化现场演出暂停,不同程度影响各项目的观众接待量,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