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讯!欧菲光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 2023-04-27 23:15:00
欧菲光(002456)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资料图】
(一)行业发展概况1、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1)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摄像头模组的主要应用市场,尽管每部手机搭载摄像头数量增长放缓,但摄像头规格升级和整体行业稳定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5G智能手机换机需求的提升,以及下游消费者对手机影像功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智能手机厂商和摄像头供应商持续推进行业变革。智能手机单机搭载摄像头数量持续增长、多主摄化的趋势赋予高像素摄像头产品更多价值和创新空间,驱动我国手机摄像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光学镜头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成像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各手机厂商正不断加速光学镜头的更新换代。为提高成像质量,手机光学镜头趋向多层镜片组合;同时,随着拍照功能的进一步升级,潜望式镜头、TOF镜头等产品的渗透率正逐步提升。此外,光电子技术、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光学镜头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手机、PC等传统移动终端外,还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工业领域、智能家居及VR/AR等领域。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管理安全性和便捷性需求的提升,生物识别应用日渐广泛,目前各类生物识别技术中以3D SENSING和指纹识别技术最为普及。随着众多手机品牌广泛使用3D解锁技术,3D SENSING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市场上3D SENSING共有三种主流技术:结构光、TOF、双目立体视觉。TOF作为3D SENSING的方案之一,因其测量距离长、成本低、功耗不高等优势,已经被多个手机品牌使用。市场上的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分为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三种。随着市场对高屏占比、薄机身的追求,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将逐渐被光学式、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替代;其中光学(002189)式指纹识别方案凭借产业链的初步成熟及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应用规模正在显著扩大。(2)智能汽车随着汽车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智能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性追求的不断提升,相关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智能汽车相关产品正逐步走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其中,自动驾驶系统、网联系统、车载信息系统、智能中控等细分汽车电子产品领域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摄像头是智能汽车收集、分析信息及图像的重要途径,与算法结合从而实现车道偏离预警、汽车碰撞预警等功能,是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感知层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而汽车智能化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后另一个推动摄像头等领域增长的重要动力。智能汽车逐步进入到自动驾驶时代,数字化和智能网联化进一步升级。2022年以来,搭载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的多款车型相继发布。在政策、造车新势力、传统车厂、方案商及科技大厂等多方共同推动下,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市场对车载光学设备的需求持续增加,单车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和摄像头规格不断提升。车身电子控制领域的技术不断迭代和人们出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促使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配置需求持续提升。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在中低端车型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智能座舱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发展功能逐步增多、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演变,座舱也由电子化向智能化发展。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逐步应用,芯片和算法等性能增加,智能座舱产品将进一步升级。根据 IHS MARKIT,全球智能座舱渗透率约为50%,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3)新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门锁技术在不断变革和提升,从以前的单机锁、2.0单机锁、管家锁、联网锁,到现在的指纹门锁、人脸识别门锁。目前主流中高端智能门锁产品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3D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在安全系数、识别精准度及抗光线干扰能力等方面更加成熟。3D人脸识别方案主要采用结构光和TOF技术,而TOF和结构光相比,拥有有效点云深度信息多、测距远、体积小和成本低等优势,推动智能门锁行业进入新阶段。在工业、医疗等领域专用摄像系统里,光学镜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非球面技术、精密凸轮技术等方面的提升,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与辨识度;在专业相机方面,专业相机镜头分为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及广角镜头。镜头生产厂家依据每种专业相机的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制造出符合特定需求的专业相机镜头。VR/AR设备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结合,利用大量摄像头实现环绕式体验。根据现阶段已有的相关头显设备的系列参数来看,VR产品的近眼显示、渲染处理与感知交互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优化,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但整体发展阶段仍处于部分沉浸阶段。随着机器视觉硬件方案的不断成熟和运算能力的提升,以及机器视觉软件在各种应用解决方案、3D算法、AI模型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机器视觉在电子产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提高。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1)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具备单摄像头模组量产能力的厂商较多。高像素摄像头模组技术壁垒有所提升,行业主要供应商集中在中国大陆、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摄像头不断创新升级,如CIS面积持续增大、新型潜望式摄像模组等,模组封装技术难度逐渐增大,不断提升的技术门槛和制造难度使得手机摄像模组市场格局趋向集中化。公司自 2012年进入光学影像系统领域,凭借光学创新优势和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核心客户优势,以及自主开发的AA对焦工艺、高自动化水平的产线和大规模量产能力,已成为行业内的高像素摄像头模组的主流供应商。公司智能手机业务稳中求进,是中高端摄像头产品的主力供应商。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不断突破,自主开发的高像素超级解像算法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应用开发,超级EIS防抖算法达到行业顶尖的水平,MGL高画质模组、CMP/GMP小型化模组、浮动对焦微距模组、潜望式长焦微距模组实现量产,10倍连续变焦、芯片防抖、可变光圈和伸缩式模组等技术已经完成技术开发,正积极布局交换镜头、偏振滤光等模组新技术。公司光学镜头业务进展顺利,高端镜头加速渗透,团队历经多年技术沉淀,突破高端镜头技术壁垒;一亿像素7P光学镜头和潜望式3X长焦镜头启动小批量产;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等多性能产品,均已进入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镜头供应链。公司2015年正式量产出货指纹识别模组,2016年底开始,公司指纹识别模组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公司充分发挥在光学、3D SENSING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的复合产业优势,在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和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均处于龙头地位,成为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主要供应商。(2)智能汽车公司自 2015年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 1供应商,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的供货商资质,并积极进行国外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认证。2018年,公司收购富士天津镜头工厂,进一步加强在车载镜头方面的布局,推动智能汽车业务发展。公司依托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中控,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快速的开发周期、稳固的客户基础以及高品质、自动化的制程工艺,推动智能汽车相关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公司全面布局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驾驶域控制器产品线。产品布局深远且矩阵丰富,技术领先且不断完善,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系统级解决方案。公司车载摄像头产品中,2M前视三目、8M前视三目已经量产 ;3M和8M侧视后视摄像头已量产;1M和2.5M环视摄像头已量产;带加热功能的2M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已量产;舱内DMS和OMS摄像头,1M和2M均已量产,5M正在研发;车载TOF产品,具有VGA分辨率的车载TOF模组已实现首发规模量产,人眼安全已完成认证,产品可配置特定区域的特殊矩阵双TOF像素;在黑暗、明亮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每个TOF摄像头可同时测量距离和振幅,也可在强阳光条件下扩展动态范围。产品可广泛适用于3D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领域。公司推出感知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前视8M双目摄像头模组,5颗周视后视8M摄像头,4颗环视3M摄像头,1颗DMS TOF摄像头,1颗前向数字式4D毫米波雷达,5颗多模式角环绕雷达,1组纯固态激光雷达组合,为实现智能汽车更高阶段的自动驾驶提供助力。目前智能汽车市场上的低速雷达传感器配置以超声波雷达为主,公司短距毫米波雷达能实现近场、低速检测,且各项指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在探测范围、速度、角度等方面超越超声波传感器,实现汽车准确判断周围环境、减少擦碰等情况;对低速时的MEB(紧急制动)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能够适配更多的场景,其性能远高于超声波雷达,在行业内竞争优势显著,开启低速短距雷达的新时代。公司研发4D纯固态激光雷达,除了生成点云3D坐标外,也可以实时探测、更新周边环境的感度值。公司纯固态的激光雷达方案内部不包含任何旋转结构,在提供较高的探测距离和角分辨率的同时,还能提供车规级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公司激光雷达采用半导体技术,以每秒1000次的速度逐个激活VCSEL发射激光进行扫描,每个VCSEL会照射到特定的SPAD阵列像素上。此激光雷达可以灵活配置,根据不同的造型需求组合激光组件,轻松匹配各种安装位置要求。另外,通过调节透镜的位置,还可以实现不同FOV、角分辨率的设计。公司纯固态激光雷达已与国内多家主机厂、造车新势力首次技术对接。车身电子方面,公司自 2015年布局智能汽车,在软件方面沉淀深厚,技术优势明显。同时,公司秉持开放共享的原则,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软件,同时自产硬件,从而产生成本优势,最终产品性价比高,收获了广大的客户群体。智能中控方面,欧菲光组建一支专业仪表和信息娱乐融合的特色团队,开发出高端三屏互动智能座舱和全数字智能仪表,不仅达到汽车安全可靠性要求,同时融入娱乐和信息互联功能和体验。欧菲光在超声波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领域积累的优势,在智能中控系统中也有多个方面的应用。公司车载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立足于先进传感器,同时积极拓展硬件、软件和算法能力,公司可定制开发自动泊车系统,周视系统,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网关的车身域控制器,仪表中控,HUD等系统级产品。具有未来走向跨域融合的实现能力。(3)新领域公司凭借优势的光学技术和生产制造自动化能力,布局智能门锁、VR/AR、机器视觉、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相关产品等领域的光学镜头、影像模组、光机模组和整机组装等环节,目前已有部分产品实现量产。2022年3月,公司发布首款用于智能门锁的VGA TOF人脸识别方案。该方案软、硬件均为公司自主研发,硬件采用了欧菲光自主研发的VGA分辨率TOF摄像头模组,其投射点云数量高达 30万,确保了欧菲光此款方案在安全系数方面实现关键突破,达到银联金融级别的安全等级。公司不断研发升级 3D SENSING模组并将其应用领域拓宽至智能家居、AI机器人等领域。凭借着在光学光电领域的优势和对各类技术的研发突破,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拓展至智能门锁、VR/AR、智能穿戴、智能工业、智慧医疗、新零售和新物流等领域。公司对VR/AR领域进行了前瞻布局,在光学镜头方面,公司可以提供VR非球面透镜、VR/AR镜头组、VR目镜等产品;在影像模组方面,公司凭借手机影像模组和3D感知模组的技术研发优势,拓展FPV摄像模组、SLAM双摄模组、VR眼动追踪模组和VR定位摄像头模组;在VR/AR光机方面,公司成立专门团队,对LCOS光波导模组、BIRD BATH双目光机模组、LED光波导模组和PANCAKE光机方案等技术路线进行布局;同时,公司也布局VR/AR眼镜和头戴式设备的整机组装制造服务。公司同步发布自研的机器视觉深度相机模块,主要由ITOF模组、RGB模组、可选的IMU模块组成,产品在测量范围内精度高达1%,可通过第三方实验室IEC 60825-1认证,满足激光安全CLASS1标准。这款产品性能强大,相机搭载了TOF模组、彩色摄像头RGB全局曝光模组以及惯性测量单元(IMU)。这些丰富的传感器组合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使相机能够帮助机器人构建强大的环境感知和理解能力,应用场景十分广泛。随着产品应用场景需求不断增多,公司在技术上将持续更新迭代,落地更多领域。未来指日可待,市面上看到更多的欧菲光机器视觉解决方案。(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2023年的经济增长为2.9%,预计2024年将提升至3.1%。报告还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4%上调至5.2%,显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恢复的预期。高盛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预计居民消费增速将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反弹。因此,在2023年,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以及物联网等领域有望迎来发展机遇。1、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已从增量市场时代过渡到存量市场时代,并且全球智能机品牌的集中度逐年提升,整体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受宏观扰动的影响,整体需求表现疲软,但行业长期趋势仍将呈现缓慢增长。据TRENDFORCE机构于2023年3月份发布的报告数据及预测,由于面临消费信心不振、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1.92亿台,同比下降10.6%。TRENDFORCE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12.02亿台,同比增长0.9%。就智能手机光学行业细分行业而言,虽然短期内存在多摄升级放缓、摄像头配置规格下降、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但长期来看,大像面、超薄化、大光圈、视频防抖、连续变焦等技术升级趋势仍在,各大光学厂商仍将大力投入技术研发。从产业链现状来看,“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等零部件供应商占据上游、摄像头模组研发集成商占据中游、智能终端设备品牌商占据下游”的行业分工模式未发生根本性变革,同样也不存在行业技术路线的变更。根据TRENDFORCE机构于2023年3月份发布的报告数据及预测,受惠于低阶手机镜头数量提高,预计2023年全球手机相机模组出货量同比增长3.6%,智能手机品牌厂商仍将以相机作为硬件升级的主要焦点,以拍照、摄影性能作为手机产品的宣传特色。2、智能汽车2020年2月24日,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L3规模化生产,L4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L2向L3级别转化的阶段,预计未来L3级别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根据ICV TANK数据,到2026年,L1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全球市场普及率预计将达到94.24%,达到8746.8万辆。2021-2026年, L2级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主要市场,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9%。未来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感知层将会呈现出以配置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发展趋势。汽车感知系统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组成,其中摄像头在汽车感知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车载摄像头是监控汽车内外环境、将光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呈现图像以辅助驾驶员行驶的设备,是实现L2+以上辅助功能的基础。车载摄像头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界环境,为碰撞预警、行人检测等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实现提供视频信号输入,包括前视(前向驾驶辅助)、后视(倒车摄像头)、环视(全景环视系统)、侧视(盲点监测)和内视(驾驶员疲劳监控)等,不同类型的车载摄像头单价、功能、配置和性能需求均有所差异。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L1-L5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5,425万辆,2020至2024年CAGR约为18.3%;中国2024年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325万辆,占全球出货量的43%,2020-2024年的CAGR约为26.3%,其中L3级别以上预计出货达到29万辆。目前L2级别摄像头搭载量在5-8颗,L3级别能到8颗以上,部分车型车身摄像头搭载量分别为 11、12、13颗。从最新新能源车和传统车企ADAS系统搭载的传感器数量来看,各大车企最新车型搭载的摄像头数量最高已经达到15颗,且像素以500-800万高像素为主,各主流新能源车型对于摄像头(包含激光雷达等)的需求将会持续提升、放量。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辅助驾驶阶段(ADAS),伴随ADAS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车载摄像头和镜头单车配备数量也会大幅增多。一方面,高层次的ADAS解决方案需要车载摄像头可以对环境信息进行快速感测并深度辨识周边环境,且逐步从单目向双目、多目转变,进一步提升识别精确度;另一方面,车载芯片算力提升,能够支持搭载更多摄像头。随着ADAS系统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摄像头行业快速增长。据YOLE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汽车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未来车载镜头将为镜头产业贡献明显增量。据 ICV TANK数据,2022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约 97亿美元,2027年将有望达到224亿美元,对应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14.9%。由于涉及到驾驶安全问题,车载镜头、模组认证周期较长,一般而言,从零配件厂的供应商、零配件厂到汽车厂商的完整认证周期需要2-3年左右。下游客户亦倾向于使用口碑成熟的零部件厂商,因此一旦进入供应体系即形成一定竞争壁垒,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毫米波雷达是ADA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汽车智能驾驶的重要装置。目前大部分L2及以上级别的智能汽车均搭配毫米波雷达,其具有集成度高、探测精度高、探测距离远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常用于盲区监测、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自助紧急制动等应用场景。近年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加速了车载毫米波雷达渗透率的提升。车载毫米波雷达多采用FMCW连续调频式,通常有24GHZ和77GHZ两种,24GHZ毫米波雷达通常安装在车侧、后方,用于盲点检测、辅助停车等;77GHZ毫米波雷达通常安装汽车正前方,用于对中远距离物体的探测,具有更广的距离覆盖和更大的可用带宽,从而将距离分辨率和精度提高了 20倍,同时由于频率更高,因此具备更小的外形尺寸和更高的速度分辨率,77GHZ方案市占率未来会进一步提高,有望成为车厂主流解决方案。毫米波雷达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ADAS系统。据ICV TANK预测数据,2023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5亿美元,2027年市场规模可能攀升至约90亿美元,2023-202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感知层面的重要一环,相较其他传感器具有“精准、快速、高效作业”的优势,已成为自动驾驶的主传感器之一,是实现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重要的传感设备。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中渗透率增加、以及智能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激光雷达整体市场预计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ICV TANK预测数据,至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13亿美元,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车身域控制模块是汽车内最重要的模块之一,主要负责汽车内共享数据的传输功能(雨刮、灯光、车门、发动机启动、车身控制、信息娱乐、远程信息处理及ADAS系统等车身功能)。融合以太网的车身控制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性化、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等特性,将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3、新领域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新领域相关产品,多方位布局智能门锁、VR/AR、机器视觉、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公司将借助高速增长的行业市场规模、良好的客户储备和先进的研发能力等核心优势,将新领域的收入占比明显提高,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贡献领域。未来随着市场不断提高对VR/AR相关设备经济型、舒适性、沉浸性等方面的要求,其终端产品逐步从PC机、一体机延伸至纯头显等类型的产品,从娱乐为主向办公、教育、工程、医疗及军事等领域进一步突破。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市场跟踪报告,全球VR/AR市场预计在2023年将恢复增长,预计2023年VR/AR出货量同比增长将达到31.5%。此外,IDC预计未来数年全球VR/AR出货量将持续增长30%以上,到2026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3,510万台。随着终端应用产品市场的迅速兴起,下游行业的发展对光学镜头的设计水平和精密生产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也为光学镜头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部分VR/AR产品将广泛采用超短焦菲涅尔透镜,具有可增加视场、减少重量和厚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光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具娱乐性和实用性。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1、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用途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及智能汽车相关产品等,广泛应用于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及智能VR/AR设备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深耕于光学光电领域 20余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持续创新升级,通过产业链的平台化整合,在光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跻身于行业前列。2、经营模式公司积极顺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按照市场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建立了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研发方面,公司围绕《未来五年(2021-2025年)战略规划》,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强化前瞻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导入,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保持技术领先地位;采购方面,本着“质量优先、注重成本”的原则,公司采购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比质比价、议价等采购模式,筛选适合的原材料供应商,并通过技术合作、签署长期供应协议等方式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保证原料、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生产和销售方面,公司坚持科学、合理的客户导向,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信赖,增强客户粘性,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3、主要的业绩驱动公司以智能手机业务稳健发展为基础保障,加速发展智能汽车及新领域等创新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拓新市场,构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公司紧紧围绕“聚焦核心、创新驱动、夯实基础、行稳致远”的发展思路,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持续优化公司内部资源配置和业务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力争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1)智能手机坚持科学、合理的客户导向,整合产业链资源,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推进产品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附加值,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增强业务盈利水平。公司将合理配置研发资源,提升研发成果转化率,大力发展高端镜头、摄像头模组等光学核心业务,以及 3D TOF、指纹识别等微电子核心业务,逐步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保持全球光学光电领域龙头地位。(2)智能汽车公司自2015年起开始布局智能汽车,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车企的一级供应商资质。公司将智能汽车业务作为重点开拓的业务领域,从研发、销售和生产等全方位加大资源配置,力争实现到2025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规模行业领先。公司依托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中控,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智能汽车领域迎来快速成长期,新车企、新品牌不断涌现,智能手机、互联网厂商亦相继宣布启动造车计划。公司依托领先的光学制造能力与经验,以及智能汽车产品的供应商资质,推动智能汽车业务全面发展。(3)新领域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新领域相关产品,多方位布局智能家居、VR/AR、工业、医疗、运动相机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公司将借助高速增长的行业市场规模、良好的客户储备和先进的研发能力等核心优势,将新领域的收入占比明显提高,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贡献领域。2022年4月,公司整合元宇宙事业部和IOT生态事业部,VR/AR、智能门锁、网络摄像头(IPC)、机器视觉等业务多线并举,深入布局新领域业务。其中,VR/AR产品布局包括光学镜头、影像模组、光机模组和整机组装制造等;IOT生态布局主要涉及智能门锁、IP摄像头、服务机器人等。公司机器人产品线聚焦机器人感知智能核心技术方向,为客户提供扫地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商业服务机器人及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等产品。(二)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2022年度,全球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多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全球芯片供应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剧烈波动,导致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等多个行业均出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短缺等问题。消费类电子产业承受需求不振的较大压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短期内对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各项变革措施和战略投入仍在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27亿元,同比下降3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82亿元,同比下降97.43%。营业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如下:1、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下游终端市场消费需求放缓、国外特定客户终止采购、H客户智能手机业务受到芯片断供等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公司部分产品出货量及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成本摊销增加以及产品单位成本上升,毛利率同比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对公司营业利润产生不利影响。2、受上述情况影响,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期末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减值测试,本期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分别计提减值准备10.30亿元、7.00亿元和2.18亿元。同时,由于参股公司近几年持续亏损,本期确认投资损失3.74亿元并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2亿元。3、面对上述不利局面,公司积极寻求发展。一方面公司大力实施区域化聚焦发展策略,对各地园区进行整合,资源整合产生的相关费用对本期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可以大大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及运营效率,降低未来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推动战略升级,大力发展智能汽车、VR/AR及IoT生态等新领域创新业务,新业务短期内带来了大额研发、营销等费用投入,对本期业绩也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新业务的开拓有利于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此外,报告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导致公司本期汇兑损失大幅增加;部分子公司未来可抵扣期内是否产生足额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弥补历史年度亏损存在不确定性,基于谨慎性考虑,本期冲回部分递延所得税费用,以上均对本期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三、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术积累,坚持以自主创新引导技术产业化升级,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产品品质,不断巩固在全球光学光电行业的领先地位,致力于打造全球技术创新平台型企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1、高品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在规模量产中,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管理全过程,从而稳定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公司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和产线,并组建了专业的自动化改造团队,根据实际需求自制设备,对产线进行整合和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此外,公司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公司各类产品的工艺制程,不断提升产品良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采购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成为公司市场拓展的有力武器。2、多品类、垂直化的产品平台公司围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等核心系列产品,形成种类丰富、系列齐全、分布合理和技术路径全面的产品结构,引领全系列产品创新升级。公司逐步对各系列产品的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主要产品的关键原料已实现部分或全部自产,内制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垂直一体化模式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减少了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加快了资产周转效率,进而实现对客户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新产品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平台型企业,公司可自由调配组合产业链多种技术元素,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产品设计、功能的整体需求及高度定制化需求,具有较大的客户拓展及选择空间。公司已与众多手机、汽车等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度合作,客户结构合理。3、多领域、前瞻性的技术创新公司以技术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坚持“提前布局,全面布局”的专利布局理念。2022年度,研发投入达到16.9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1.46%,布局领域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等。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已申请专利3,683件(国内3,264件,海外419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101件(国内1,886件、海外215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26件(国内发明311件,海外发明215件),持有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524件,持有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51件。公司拥有全球化研发团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地均建立了创新研发中心,并积极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关注市场动态获取行业前沿信息,研发驱动创新,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应用,加快进口替代。4、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公司追求团队的专业化和国际化,通过全球的研发中心吸引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不断引进市场高端人才,建立了从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资深海内外行业专家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通道,并配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能力提升。此外,公司进行全员绩效考核,通过健全的绩效激励机制,形成良好均衡的价值分配体系,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奉行和贯彻实用主义创新精神,公司董事长和核心管理团队具备精准的战略预判能力和决策魄力。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凭借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对前沿技术进行快速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动力(300152)。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公司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将紧紧围绕“聚焦核心、创新驱动、夯实基础、行稳致远”的发展思路,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持续优化公司内部资源配置和业务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力争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公司将以光学产业稳健发展为基础保障,加速发展智能汽车及新领域等创新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拓新市场,构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体系,提升自有完整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1、智能手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整合产业链资源,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推进产品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附加值,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增强业务盈利水平。持续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高端镜头、高端摄像头模组等光学核心业务,以及3DTOF、指纹识别等微电子核心业务。稳中求进,积极拓展新客户,逐步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保持全球光学光电领域龙头地位。2、智能汽车公司自2015年起开始布局智能汽车,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车企的一级供应商资质。公司认为智能汽车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公司将智能汽车业务作为重点开拓的业务领域,从研发、市场销售、生产等全方位加大资源配置,力争实现智能汽车业务收入规模行业领先。公司将依托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中控,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3、新领域除智能汽车业务板块外,公司持续加强新型技术领域产品的开发,多方位布局智能家居、VR/AR、工业、医疗、运动相机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公司将借助高速增长的行业市场规模、良好的客户储备、先进的研发能力等核心优势,将新领域的收入占比明显提高,使之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贡献领域。(二)回顾前期战略规划在报告期内的进展情况2022年,公司聚焦光学核心业务,以市场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公司治理架构、流程和考核机制,构建新型业务管理体系和平台,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同时以光学产业稳健发展为基础保障,加速发展智能汽车及新领域等创新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拓新市场,构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体系,提升自有完整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1、智能手机公司智能手机业务稳中求进,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是中高端摄像头产品的主力供应商。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不断突破,自主开发的高像素超级解像算法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应用开发,超级EIS防抖算法达到行业顶尖的水平,MGL高画质模组、CMP/GMP小型化模组、浮动对焦微距模组、潜望式长焦微距模组实现量产,10倍连续变焦、芯片防抖、可变光圈和伸缩式模组等技术已经完成技术开发,正积极布局交换镜头、偏振滤光等模组新技术。公司光学镜头业务进展顺利,高端镜头加速渗透,团队历经多年技术沉淀,突破高端镜头技术壁垒;一亿像素7P光学镜头和潜望式3X长焦镜头批量生产;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等多性能产品,均已进入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镜头供应链。公司3DSENSING及指纹识别产品在智能终端进一步渗透,市场规模较大且保持稳定,成为国内外主流手机厂商旗舰机型的主力供应商,并成为其策略合作伙伴。在3DSENSING方面,公司正不断研发升级屏下3DSENSING模组,以及D-TOF和I-TOF模组,并将3DSENSING的应用领域拓宽至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和机器视觉等领域。公司推出中长距离TOF模组方案,在测试距离、精度及性能上业界领先,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例如扫地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的导航、避障等长距离测距的各种应用场景。公司研发出RGB+TOF系统级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的TOF标定方案,并能实现RGB+TOF的双体标定和融合,双摄融合精度较高,可实现测距从0.5米到20米的双体融合,产品性能属于业界领先水平。RGB+TOF系统级产品还可搭载多种主流芯片厂商的解决方案,实现USB2.0/3.0及千兆网口传输,输出DEPTH伪彩图、IR图、RGB图及融合后的点云图。在深度优化算法方面,可为客户获取更精准的深度数据提供各种选择,包括飞点去除、融合算法、多径干扰算法等;而在应用层面算法上,通过在NPU平台上的RGB+TOF的融合,实现发丝级的人像背景去除效果。同时,还可提供活体检测、手势识别等各种算法,为客户提供各种场景下的3D需求应用,包括服务机器人的避障、导航、人脸识别、3D建模、智慧抠图、尺寸测量及智能仓储等。2、智能汽车公司智能汽车事业部聚焦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中控三大类产品线,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快速的开发周期,坚强的客户基础以及高品质、自动化的制程工艺,推动智能汽车相关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公司车载摄像头产品中,2M前视三目、8M前视三目已经量产;3M和8M侧视后视摄像头已量产;1M和2.5M环视摄像头已量产;带加热功能的2M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已量产;舱内DMS和OMS摄像头,1M和2M均已量产,5M正在研发;车载TOF产品,具有VGA分辨率的车载TOF模组已实现首发规模量产,已实现首发规模量产,产品可广泛适用于3D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领域。公司基于先进的感知器,推出感知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前视8M双目摄像头模组,5颗周视后视8M摄像头,4颗环视3M摄像头,1颗DMSTOF摄像头,1颗前向数字式4D毫米波雷达,5颗多模式角环绕雷达,1组纯固态激光雷达组合,为实现智能汽车更高阶段的智能驾驶提供助力。公司车载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立足于先进传感器,同时积极拓展硬件、软件和算法能力,公司可定制开发自动泊车系统,周视系统,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网关的第五代车身域控制器,仪表中控,HUD等系统级产品。具有未来走向跨域融合的实现能力。3、新领域公司的最新智能门锁解决方案配有VGATOF人脸识别元素,其软、硬件均为公司自主研发;其中硬件采用了VGA分辨率TOF摄像头模组,其投射点云数量高达30万,有助于该方案在安全系数方面达到银联金融级别的安全等级。公司自研电容式指纹识别、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等多项技术,并已实现门锁主控三合一方案,即将实现五合一方案,并将持续推动高集成度方案的技术发展。同时,公司以指纹识别、3D感测及视觉方案为核心支撑,通过自研加策略合作的方式,整合集团自身优势产业链,从指纹模组、3DSENSOR、猫眼、锁控板到ID/CMF、整锁设计上提供一站式服务,赋能智能门锁整机业务,打造整机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随着公司对以上各类技术的研发突破,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从现有的消费电子延伸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工业、智慧医疗以及VR/AR等领域。2022年,公司审慎、客观地强化以财务运营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财务运营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整合,节约成本费用开支,严控费用预算;规范存货监控流程,增加采购成本、成品签收等管控措施,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强对外投资项目管理,提前全面分析投资成本与收益,把控投资风险;持续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信息自动集成、管理标准化,整合共享资源;加强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分析,合理配置资源。(三)2023年经营目标和工作思路公司未来要以经营利润为导向、以市场客户为中心,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2023年,公司的主要经营措施为:1、坚守合规合法,防范经营风险公司始终坚持“合规第一、行稳致远”的经营原则,积极倡导依法经营,在内部实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精准把握法律法规,规避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反腐倡廉的积极做法,遵守国内及国际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合规体系建设工作,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的意识,营造公司的健康发展、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2、积极开拓市场,应对环境变化公司海外业务分布在多个国家及地区,在与公司产品相关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或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发生不利变化时,将影响公司产品的出口,从而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影响。应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公司在保证战略客户持续稳定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完善全球销售网络。3、全面梳理业务,优化资源配置公司将继续梳理现有业务,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及产业布局,聚焦光学影像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持续进行创新升级,强化高端影像产品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进微电子业务,拓宽到更多的传感器领域。公司将加强内部经济效益考核,以利润取代收入作为考核标准,逐步减少毛利相对较低的业务,整合公司现有资源,全力做大做强优势业务。4、强化质量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将继续实施集团化管理,梳理生产流程,强化过程控制,推动全员质量管理,实行全方位预防、品保自动化、全质量IT化,对质量痛点进行专项改善,在强化质量预防管理基础上进行质量标准固化。公司将在保持现有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产线效率及产品良率。同时,公司将持续完善成本核算系统,加强成本考核体系,优化供应商管理工作,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关键原材料及时足量供应。5、持续创新升级,增强客户粘性公司将紧盯行业发展新技术趋势,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的研发水平,集中自有研发团队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另一方面也将引进业界一流的技术人员,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布局新业务。公司将充分发挥复合产业优势,以及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布局,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提供具备多种技术要点的复合解决方案(一站式解决方案),确保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产品设计、功能的整体需求,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加深公司与各终端品牌的合作关系。6、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负债结构为满足公司业务的资金需求,公司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费用,改善资金状况及负债结构。此外,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库存和客户账期的管理,缩短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7、加强人才储备,压实考核激励公司积极推动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引进,扩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有计划地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和管理培训机制,优化人员配置,建立起多层次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同时,公司将为核心人才提供股票期权计划等多元化的福利政策。公司全面完善了人才任职资格,定期进行人才适岗评估,保证适才适用,围绕“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人才盘点、人才梯队、人才激励”等角度,完善梯队人才库,细化各事业部和各部门的考核指标,强化全员KPI考核机制,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1、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的风险目前,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受到较大挑战,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受到了限制。未来,如果部分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环境持续恶化,限制进出口,提高关税或设置其他贸易壁垒,公司可能面临设备、原材料、芯片等资源短缺和客户流失等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生产受限、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有境外业务的参股公司亦可能存在类似情况,导致公司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风险。2、资产减值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未来若公司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相关资产仍将面临进一步减值的风险,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3、法律合规风险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冲击,商业活动需要遵守的各地法律法规非常复杂,中国与海外各国对数据的监管趋严,业务的合规性要求提高,如果公司的法律合规能力无法跟上形势发展,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4、应收账款信用损失风险未来如果部分客户的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导致的坏账损失风险。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稳步增长,各期末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各类存货余额亦呈增长趋势。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使得部分存货的售价未能覆盖成本,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增加的风险。如果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户信用状况发生变化,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将加大,未来若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而发生坏账的情况,将可能对公司业绩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5、供应链风险政治冲突为全球原材料供应体系持续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努力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合理调控库存,但如果全球供应链发生系统性风险,仍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能力。6、人才流失风险公司立足于自主研发产品,稳定、高素质的研发人才队伍以及良好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保持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公司需要持续地建设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加强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如果公司无法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及留住足够数量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的生产经营可能受到不利影响。7、技术更新影响行业发展格局光电子元器件作为移动互联市场的上游产业,下游需求对其发展有直接决定作用。移动互联终端市场的特点是技术升级频繁,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技术淘汰率较高,而且规模越大,随着行业发展不断进行技术更新的成本越高、时间越长、灵活性越差。公司作为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镜头、3DSENSING及指纹识别模组的领先企业,将持续加大研发的人力、财力投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但仍存在着因新技术更新换代提速,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8、生产经营风险尽管公司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吸引了一大批技术专业人才,完整地掌握了智能终端核心组件生产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产业化生产经验,已经能够给下游厂商批量供应多种技术类型的产品,但仍存在着因企业规模扩大,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资金安排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9、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基于消费电子市场的巨大市场空间,许多厂商纷纷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未来随着各企业的投资布局完成,竞争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下降压力较大,公司后续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盈利压力也将持续加大。10、专利风险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行业内企业申请的专利众多。从技术来源上,公司立足于自主研发,具备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产品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技术均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取得。由于技术日益成为行业内企业的研发重点,专利众多,由于行业内竞争激烈,专利纠纷成为行业内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不排除公司与竞争对手专利纠纷,导致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11、汇率波动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定价日趋市场化,但仍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未来汇率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2、大客户依赖风险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比例较高,存在一定的依赖风险。如果部分大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对公司的采购出现突然性大幅下降,且对其他主要客户的销售增长无法弥补,将对公司的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公司存在对重大客户依赖度较大的风险。13、战略规划风险战略规划风险是偏离主业、主业不清晰不聚焦、策略不适当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风险。鉴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形势、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会不断变化,公司存在无法完全实现战略规划的可能,也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14、募投项目风险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系基于当时市场环境、政策等因素做出。如果项目产品市场因受到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行业周期性变化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可能将面临项目终止、无法如期完成或实施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公司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自身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募投项目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公司将及时跟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持续关注募投相关的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建设施工周期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经营发展情况,降低募投项目风险。15、对外担保风险公司制定了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尽管公司严格控制担保风险,如果被担保公司出现未能偿还借款等情况,则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有关被担保方的生产经营情况及还款情况,并按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上述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全面评估和积极应对其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坚持“合规第一、行稳致远”的经营原则,倡导依法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完善全球销售网络,确保对日常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