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陆电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 2023-08-23 06:14:51
【资料图】
科陆电子(002121)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业绩驱动因素1、主要业务公司是一家以能源的发、配、用、储产品业务为核心,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能源领域的综合服务商,主要业务涉及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化学储能领域。(1)智能电网业务智能电网板块业务是公司的核心基础,核心技术是高精度量测技术、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和一二次融合技术,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主流供应商,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标准仪器仪表、智能电表和智能配电网一二次产品和设备。A、标准仪器仪表。包括高精度交直流电力测量、计量检定用标准仪表和标准源,主要用于电网各级计量院和自动化检表线,为智能电表和电动汽车充电桩提供检定服务。B、智能电表。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海外智能电网建设用各种标准的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装置,提供AMI解决方案。C、智能配电网一二次设备。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提供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智能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柱上开关、环网箱、配电变压器和高低压配电柜。(2)新型电化学储能业务公司新型电化学储能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能量型储能系统、功率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一体机、集中式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光储一体变流器、中压变流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场景有:独立储能电站、火电厂联合调频、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网侧调峰、用户侧填谷套利等。2、主要经营模式公司采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寻求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售后服务、运维服务,不断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3、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行业发展推动、客户需求推动、公司内部管理的精细化运作、核心竞争力或服务能力提升带来的商业机会等。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公司所处行业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积极参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省级能源企业、地方电力公司以及海外电力公司等客户的招投标活动;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能源央企、地方能源企业等知名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拓非电网市场。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服务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以持续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行业发展情况1、智能电网业务能源电力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重点在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充裕、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市场化改革都将对电能计量及实时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从顶层设计及供电结构出发,未来电力系统架构将变革我国目前单向用能潮流的架构,需要实现可调可控、荷随源动;而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实现有序用电,实时且精准的电力负荷控制亦亟需多元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支撑。公司研制的新型终端、多芯表计、智能开关及负荷管理装置将成为“源-荷”关键节点,打造低压用电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架构,实现精益化管理,能源多元化互动,助力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发布以智能计量为核心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电网全球覆盖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智能电表市场需求将同步增加,其中中美欧等电网基础建设较完善的国家需求以替换传统电表为主,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以新增需求为主。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预测,全球智能电表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198亿美元增长2032年的426亿美元。2、储能业务当前,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储能技术因其可靠性、高效性等优势,在清洁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能源革命的逐步深入,也给未来储能深度参与电力能源体系铺平了道路。上半年,我国共发布270余项储能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就有19项,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以及多元化、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得益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地方政策引导、技术突破、经济性提高、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等多方面因素,上半年我国储能产业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今年1-6月,我国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海外储能市场亦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将在2023年加快发展,预计将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预计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长趋势将持续,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将上升到4500GW。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区储能需求全面增长,储能迎来黄金发展期。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载,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公司研发实力雄厚,研发产品覆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部分需求,海外电能表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主流认证,包括MID、KEMA、STS、DLMS、STS6、IDIS、G3-PLC和SABS认证。公司研发的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和一二次融合环网柜设备,多种型号产品通过了中国电科院专项检测、协议一致性检测和加密认证检测。公司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订,进行了大量前瞻性研发及技术储备,在电能表“多芯模组化”技术、蓝牙脉冲电能表检定技术、电能表端子座测温检测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开发的多款产品获得中国电科院等相关权威部门的认证,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企业,PCS、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BMS、EMS和O&MS等储能系统控制核心单元全面自研自产。在项目应用方面,覆盖储能全应用场景,积累了10年以上的运行数据反哺产研集成能力提升。基于极致安全、极致性能、极致稳定、智能管理(CLOU ESS=E3S)的产品理念,公司自研的Aqua系列液冷储能产品、Aero系列风冷储能产品和中压系列产品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如双重DCDC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簇级管理和灵活增容部署;EMS智能充放电技术实现大规模场站的堆间均衡和智能充放电管理,其基于电池寿命和收益模式的经济寻优算法处于行业领先地位;O&MS精益运维技术平台配合主动均衡型BMS对储能系统进行高效均衡管理,提升大规模场站一致性,通过实时监控和故障分析实现自动化运维。基于产品应用和技术突破,公司完成“设备+平台+服务”的生态化整合,为储能行业提供全生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含控股子公司)共申请专利68项,获得专利48项;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申请专利1,902项,获得专利1,347项。2、行业领先的品牌优势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深圳知名品牌”、“国家863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23年,公司荣获“2023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品牌”、“2023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奖”、“2023年度十大储能系统集成企业”、“2023储能产业TOP50”等多项荣誉,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3、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优势公司先后为多项国家和地方级重点示范项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与多层次的定制化服务。公司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发挥各产品线的协同效应,各业务板块互相借力,成为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凭借自身的产品优势和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已覆盖电力能源的发、配、用、储各个环节,可为电力客户实现源-网-荷储的协调控制提供全方位产品与服务,提供完整的AMI和智能配电网系统解决方案。4、人才优势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营造简单、务实、高效、协同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并通过“能”系列(潜能、蓄能、聚能、超能)人才培养机制,有力保证了业务快速发展与组织能力的提升。公司多位核心业务与技术管理人员在公司任职时间长达十年以上,在智能电网、储能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及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公司大力引进海内外行业高端人才,在研发、产品、营销等核心业务价值链领域构筑了坚实的人才梯队。 三、主营业务分析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动向,不断夯实业务基础,持续优化企业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挖潜降效,主营业务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1、以客户为导向,立足国内市场,布局全球市场(1)多点发力,稳步推进智能电网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相关项目招投标,在国家电网2023年第一次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招标采购中,中标16,324.50万元;在南方电网2023年计量产品第一批框架招标中,中标8,270.92万元;在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各省/市2023年计量箱招标项目中,合计中标金额约7,700万元;在南方电网2022年配网设备第二批框架招标中,中标13,225.60万元;中标天津、江西、安徽、山西等省份的国家电网配网项目约5,200万元。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上半年新增海外电表订单约3.6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紧抓行业发展机遇,聚焦全球储能机会。报告期内,公司储能项目累计发货近800MWh,其中完成南美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侧光储项目(485MWh)的发货。此外,公司加快海外本土化,引进业内优秀团队,大幅提升储能产品设计和本地化服务能力;公司依托海外电网渠道优势,积极拓展亚非拉储能市场。2、以产品为中心,推进产品的快速迭代(1)智能电网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低压智能量测开关、负荷管理分支装置等新产品的研发,在国南网招标项目中实现中标,同时积极参与低压智能开关、智能表箱、智能光伏断路器等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完成国南网全系列电表、终端产品新标准研发升级和迭代并送检认证;完成一二次深度融合(电容取电)智能柱上开关、数字化柱上开关的研发;完成国网融合终端功能和协议一致性检测装置、多版本单三相电能表同时在线检定流水线、充电桩远程检定系统的研发;加快推进新产品国际认证,海外24系列新产品通过加速寿命试验(ALT),获得第三方权威机构SGS认证。(2)储能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针对国内和海外的Aqua系列液冷储能产品、Aero系列风冷储能产品和中压系列产品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Aero系列产品获得UL9540认证,PCS系列产品获得ETL认证,电池系统实测通过了IEEE 693高水平抗震等级要求。公司发布Aqua系列液冷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从初期投资到全生命周期DC侧增容的一站式服务。针对工商业的应用场景,公司研发的户外柜式储能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灵活配置容量,为用户解决电费高的问题。3、以降本为抓手,加速推动供应链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智能电网全品类元器件的招标降本工作,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储能方面,公司以大项目牵引,推进储能核心部件快速降本;与业内多家优秀电芯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扩充电芯资源。4、以交付为目标,推进生产线改造和扩产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单相电能表新一代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工作,该生产线可兼容多种产品,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积极推进宜春基地一期扩建工作。为更好地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公司拟在珠三角地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不超过9.5亿元,项目达产后,BESS产能预计可达到14GWh,PCS产能预计可达到5GW,将有效提高公司整体产能和综合实力。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政策风险公司所处的电力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行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且行业的发展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及基础建设等因素影响,未来公司可能面临着国家出于宏观调控需要,导致产业政策改变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国家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等风险,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安规合规性风险等,也可能会对公司海外项目的正常执行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行业动向,加强政策研判和市场研究,紧跟政策调整的步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开发策略;通过在海外部分国家加强本土化建设,提升海外运维服务能力,并不断加强对海外相关标准的研究,引进行业内顶尖产品团队,打造符合海外标准的高质量高安全性产品。2、管理风险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较多,给公司的组织、财务、生产和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果公司的管理水平不能与公司的发展相匹配,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重大事项决策、财务安全、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将会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整体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公司将进一步梳理公司组织架构体系,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在制度建设、组织架构、运营管理、子公司管理、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加强管控,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3、技术失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技术优势一直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公司通过对研发技术人才多年的培养及储备,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公司存在技术失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如果出现技术泄露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情况,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执行严格的技术保密制度,与关键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公司将持续为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营造宽松的创新机制,结合期权激励计划等激励措施,使核心技术人才能共享公司发展成果,降低技术失密和人才流失风险。4、汇率波动的风险近年来,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产品主要出口至非洲、美洲及亚洲等地区,境外销售主要采用美元和埃及镑定价结算。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影响,汇率的变动存在不确定性,若未来美元和埃及镑汇率持续波动,公司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汇兑损失,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和国家相关汇率政策,加强外汇管理,强化外汇形势监测分析,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关键词: